第五讲  认识孩子的发展

    前面我们多次提到了发展,那么什么是发展呢?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转化组成的过程。

    首先,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发生在个体之外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例如,当你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空间位置和房间里的家什肯定地变化了,但你本人并没有得到发展。因为空间变化纯粹是外部的。即使是非空间变化,凡属于外部的关系也不构成发展。例如,当儿童入学后,他们的父母成了学生家长。我们并不认为这些家长发展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例如,当你从明处走入暗处,视网膜上的光化物质会发生变化,使视觉感受性大大提高,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暗适应。反之,从暗处走入明处,又会发生过程相反的明适应。这种内部变化是为了重建机体的正常平衡,其最终结果是回复到原先的状态。类似的情况还有女性经期生理变化等。这些也都不能称之为发展,尽管它是内部变化过程。

    以上我们列举的空间变化、非空间变化和周期性变化虽然具有可逆性,但都不具备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明,即使是内部的、稳定的、持久的变化,也不能一概称为发展。例如,一个3岁的儿童会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这并不是说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序列。一个四岁的儿童会背乘法口诀,能说“三乘三等于九”,也并不表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组成。所有这些内部的、持久的、稳定的变化,只是靠模仿和强化,一种机械学习的积累,并没有进入意义理解的水平。只有当儿童把所学的知识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联系起来,并能把整个系统中相关联的对象相互联系起来,才能说这种变化导致了结构的变化,才可称得上是发展。例如:当儿童懂得了数的序列和组成的法则,就会懂得3的前面是什么数,3的后面是什么数,懂得3就是1+1+1,或是2+1,而9则是3+3+3,或是9个1,并且懂得9除以3=3等等关系。儿童从数学的结构上理解了这些关系,懂得了要素之间的基本规则之后,表明了他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发展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还可以说成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引自《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5,6页)

    看完这段话,我们基本了解了什么是发展,咱们的应试教科书也是按这一理念设置的。问题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时间和老师对考试成绩的追求,使得教育者无法使孩子由内到外经历发展的整个过程,而是由老师将每个过程必经的内容告诉孩子,让孩子们记住背会。

    比如:3的后面是什么数?我们没有时间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老师只好告诉孩子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然后让孩子重复许多遍,再考孩子,如果回答对了,我们是否就认为孩子发展了?

    发展需要时间和一个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没有完成的时候,某个时间段内的结果不会达到最终完成时的效果。而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要求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内的结果就达到完善的程度。这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孩子无法达到,就只能去背。背的结果使孩子在考试时成绩突出,但没有获得发展。

    我们认为,一个充分得到发展的人其能力是惊人的。这一点是中国的教育者和家长应该考虑的。从一个得到了良好发展的孩子的状态来看,人的潜能如果获得了很好的保护,孩子的发展获得了很好的帮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结果是惊人的,而这,也正是应试教育想要达到的目的。换句话来说,应试教育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应试教育的方式所做不到的,反而是所谓的素质教育的方式才能达到。(教育本来就是素质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区别“素质教育”与“非素质教育”的提法。)

    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会发现,一个人像一个球体,每一项能力都在这个球的不同点上,如果想让球体圆满,每个点都必须在自己的位置上,球体才能成为球体,如果有一些点超出了球体的轨道,球体的外形就不规则了,可能成为椭圆形,就不再是球体了。假如我们把一个人比作一个完整的球体,组成这些球体的基本点应该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

行为能力的发展

    行为能力的发展像身体的成长一样,起先上苍只给了人一个作为基础的种子:也就是抓握和吸吮,儿童将这个基础行为作为第一个台阶由此延展下去,逐渐扩大行为的范围和难度,最后,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如果一个儿童在吸吮的时候只知道吸吮母亲的乳房,除此之外,不去吸吮任何其它的物体,手也永远紧紧地攥着自己的拳头,没有发现可以攥到其它的东西,即便是抓到了其它东西,也只是握在手里而已,那么这个儿童就不会获得肯定的发展,比如,婴儿用吸吮的行为轮换着吸吮十个不同女人的乳汁,虽然换了十个不同的乳房但婴儿却没有由于吸吮的行为组织出其它的内容。除了从乳房中吸吮了乳汁,这个婴儿没有其它的发现。十个女人的乳房只给这个儿童带来了量的变化,而没有带来质的变化。所以这个婴儿虽然吃个不同女人的奶,但是他没有发展。

    有一天,这个婴儿偶尔吃到了自己的手指头,这时他手指头有一种感觉,还使他发现,这次的吸吮没有出现乳汁,更重要的发现是他不需要用哭泣唤来另外一个人,只是举起手臂,将手指放在嘴里就能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发现都刺激起婴儿的注意使他有了新的感受和经验,从此,这个婴儿每天都会试图将手指塞到嘴里,这时,这个婴儿就发展了。从此,由于能将手指塞到嘴里,有可能会使他抓起手边的某一个物体时,不再是无意识地攥着,而是将它塞进嘴里,当这个物体被嘴吸吮后,婴儿的大脑立刻辨别出吸吮物体与吸吮手指以及母亲乳房的区别,这又成为一个新的刺激,人天生的机制里迷恋新鲜的感受的刺激,由于它能愉悦儿童的精神,为了维持这种有趣的情景,婴儿会每天不懈地将抓起的物体塞进嘴里。这样,儿童就从只吸吮乳头组合进吸吮手指,接着组合进吸吮其它物体,这如同一棵小树,已经长出了两根分叉,不再是一根木杆了。儿童组织起的行为越多,这棵树越枝干茂盛,茂盛说明发展了。

    再回到前面的话题,由于从不起眼的吃手指头开始,儿童逐渐练习使用自己的手,当儿童不再需要用嘴去认知事物的时候,这种需要就转移到手上,手对事物的认识增加了手的灵活度,由于使用手的需要,使手的能力从大把的抓握发展到用指尖捏细小的事物。同时儿童内在的精神也进入了一个对细小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大自然的设计是巧妙的,这时的儿童一定对一些小洞洞和小揪揪极其感兴趣。这种小兴趣使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手指头夹,儿童的行为逐渐从大动作进入了细小动作。由于手的探索需要,儿童不再满足地身于小范围内的事物,他们需要更广阔的空间。

    于是,他们努力地使腿带领他们去想去的地方,从一开始的蠕动逐渐四肢着地爬行,然后扶着物体行走,最后可以独立行走。

当一个儿童能行走后,他就真正开始独立了。之后,受他内在精神的指引,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这时成人如果不过多干涉,他们一定在智力、感受力、思考力发展的同时,使他们的行为能力能够完成他们内在的需要,达到想要达到的目的。

    因此,为了孩子的发展,成人一定要给孩子自由,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去做他们想做的事。帮助孩子发展,就是成人对孩子最大的爱。在深刻解释发展规律方面,有一些非常科学的论著,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梅耶斯编的《耶鲁育儿宝典》,王振宇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语言能力的发展

    人人都知道,一个婴儿出生时不会说话,但是孩子长到两岁,就基本能够熟练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并且语法和词汇使用都基本正确,无论任何一个儿童在学习任何一种简单或复杂的母语时,其学习进度和发展的阶段都非常近似。很少有成人能用两年的时间将一种语言学得像一个婴儿学习母语这样熟练的程度。所以专家发现,儿童语言的发展是由于婴儿内部有一个专门从事语言发展的系统,但这个系统不能使儿童一张嘴就说出完整的语言,而是与行为和其它方面的发展一样,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婴儿只要暴露在语言环境之下,就一定能够熟练地掌握母语。

    从生活的第一天起,婴儿就喜欢听与人发音频率相同的声音,而在这个频率范围内,他们宁愿听人说话也不愿听其它几种悦耳的音乐。当婴儿听到母亲或其他亲人的说话声音时,他就开始寻找来源,一旦找到来源,他们脸上就会出现愉快的表情。然后,他变得安静,一直到声音停止,但当他听到其它声音时不会作出同样的反应,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辨认出母亲与其他妇女声音的不同。

    新生儿对人们的面孔也非常注意,他喜欢看到一个人的面孔而不愿看到其它事物,当他们看到人的脸时,表现得特别高兴,通常父母认为这种行为是他们孩子渴望交流的一种信号,因而父母给孩子更多的刺激。这个刺激就是与孩子讲话,触摸和对孩子做鬼脸。父母本能地用这种方式与孩子“交谈”,这样,新生儿表现了从生物学发育开始倾向与人的交流和语言的发展。

    成人当然好奇,一个新生儿对成人所说的话到底能了解多少,研究表明,四周大的婴儿,对语言的加工能力令人吃惊。一个有趣的研究表明,把一个橡皮奶嘴与一台录音机之间建立起暂时的联系,当录音机开始某个人的演讲时,一到四个月大的婴儿,被录音机的声音吸引,会加快吸吮奶头的速度,而他们所做的这种反应,会使录音机每次播放相同的声音,当婴儿厌烦这种声音时,他们吸吮的速度就会变慢。每次婴儿听到新的声音,就会表现出兴奋的状态,这说明婴儿先天对人的语言非常敏感,这使得他们很快就开始了模仿语言,并开始了练习,从说一个重叠的字开始,逐渐发展到两个字的单词,在经历了一段积累期后,孩子会突然出现语言爆炸,人们称之为语言的敏感期。之后,他们就不停地说,在教育圈子里,有一句笑语: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让一个语言敏感期的孩子闭嘴更难的事了。语言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这也与他们的心智发展和行为发展相一致。在儿童自然发展语言时期,需要成人帮助的是让孩子暴露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下,最不可取的是每天不断地教孩子说话,并让他们重复成人刚教过他们的语言。在他们某些语言发音不对的时候,立刻一遍遍地纠正他们,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自然语言的发展带来障碍,第六讲的语言敏感期部分,有专门的有关语言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孩子刚出生时,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别人,之后,他们开始忙碌地实现着自己的目的,每天不停地探索周围地一切,这时,他们觉得物体、他人和自己都是一体的。两岁半之后,他们会发现自己需要朋友,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是愉快的,刚一开始,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会像爸爸妈妈那样对待自己,当他们发现他们所想要别人做的事情别人做不到,他们想让小朋友做的事情小朋友不答应时,他们先是感到痛苦,不可理解,这就是社会性能力成长的开始。至此,他们经历许多的风风雨雨,才能成长起与一个群体共存的能力,这一切都开始于当他们想与别人玩时,别人不跟他们玩所带来的痛苦,这个痛苦会使他们想办法摆脱掉痛苦,或者屈从于别人,或者吸引别人,或者想办法自己玩,不需要别人。

    这几项无论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会获得认识,这个认识本身就是成长,如果成功了,就会受到鼓舞,更加想办法与别人交往进入一个群体,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在群体中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或不被群体所排斥,就要逐渐地让自己的行为不要对群体中的其他成员不利。或得罪那些在群体中起主导作用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脱离以自我为中心,思考别人的需求,判断何时需要顺从于群体,何时需要坚持自己的意志,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他们的社会性能力就获得了发展。

    如果失败了,他们就会产生从未有过的失落和孤独感,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会使他们向往友谊,向往团队,由这种向往而产生了需求,只要需要了,就会自然地想办法满足自己,无论他们失败多少次,总会有成功的机会,只要成功了,他们所获得的愉悦就会更强烈,这使他们进入到以上我们所讲的成功带来的发展中。

情感的发展

    我们不知道一个婴儿刚出生的时候是否有情感,但当他们认出了妈妈的面孔,并紧紧盯着这张面孔时,肯定会感到欣慰和满足,只是他们没有学习到表达情感的面部表情和语言,我们无法从他们的脸上看出这种情感。随着妈妈对孩子的照顾,孩子从妈妈的身体和气味中体验到了舒适感,妈妈对他们所做出的情感表达也使他们学习到了表达情感的表情。当他们第一次朝着妈妈微笑的时候,所有的父母都会感到无限的幸福。接着,他们会将小手伸进妈妈的嘴里,并用小脸触摸妈妈的身体。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变得越来越浓厚起来,直到三岁的时候,发现除了爱爸爸妈妈之外,某个小朋友也会让他们恋恋不舍,由于他们知道爸爸妈妈已经肯定属于自己了,小朋友却不能肯定。所以他们表现出对小朋友友谊的重视,会因为小朋友对他们的态度而经历喜怒哀乐,这是真正的情感发展的第一步。

    到了五岁,他们开始固定自己的友谊,并开始丰富地使用最好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这样的分类。由于对成人关系的发现,他们会希望与最好的朋友也用成人结婚的方式解决永远在一起的问题,所以经常宣布要与某一个人结婚。六岁之后,情感进入了一个平稳地发展阶段,到了十六岁,突然开始剧增,孩子们将普通的情感发展成爱情。到十八岁,情感的发展基本成熟了。人们开始了真正的恋爱,开始成熟地处理朋友间的关系。

    情感的发展也与身体的成长一样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

性是许多成人不愿提及的事情,但是它也是人的生命组成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没有器质性的伤残,性的发展与感情、行为、智力的发展也都一样,据专家研究,人的性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两岁有了明显的成长,表现也儿童对大小便和身体触摸的快感的迷恋,当儿童触摸身体各个不同部分,发现带给他们愉悦的感受不同时,就开始执着而重复地抚摸身体的那一部分,让身体获得快感。

三岁之后,性的成长经历了一个突发点,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也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肛门期。这一时期,孩子们通过控制大小便来获得憋住和放开的近似于性的感觉。还有一些孩子发现了触摸生殖器的快感,到了六岁之后,性的成长进了一个潜服期,一直到十四岁,才进入突发的成长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春期。一直到十八岁,性的成长达到成熟状态。人就能够自然地控制性的需求和性的表现状态了。

    一般家长们比较避讳对这方面的观察和发现,每当发现孩子有近似性的享受行为就感到惊恐不已,既然性和身体都属于人的一部分,是人生必须的部分,成人就不能阻碍他的成长。在不刺激的状态下,容许孩子这方面正常的表现和自然成长。当孩子出现迷恋性器官的触摸行为时,千万不能表现出厌恶、恐吓和指责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这会为孩子将来的新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智慧的发展

    本书用了大量的篇幅说明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大多数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但是只有懂得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储存之后,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发展智力。

    婴儿学习的第一步,是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人或某件事上面。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性注意,通过这一步骤,婴儿能够从众多的感觉刺激中过滤出对他最有意义的信息。这时如果婴儿处于困倦或焦虑状态下,这个关键的第一步可能就无法完成。

    实际上注意又包括几个步骤。当一个人选择了一个注意目标时,他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去看、听、触摸并嗅,以便对这个目标的基本属性有所认识。这就被称为“持续性注意”。

    当孩子学习某件事花了一段时间后,他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这个印象可能是视觉的形式,也可能由听觉、触觉、味觉或动作组成。在大脑中形成印象或在大脑中有了一个定义(或叫编码),这时学习的第二步骤。

    编码的重要形成过程中,孩子会拿他当前所学的和以往的东西做比较。如果大脑中有以前学过的记录,他就会注意少一些,对于新的东西则会多注意。“在这里,去学吧”是学习和掌握这个世界最好的方法。从事物的相同之处来收集新的知识你会学得很快。这种记忆方法既有效又很保险。可以想象出如果你每次回家都像是第一次走这段路,你会左顾右盼,仔细看清楚每一步,那生活是多么累啊!像这样你永远赶不上,永远也学不会什么。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快速和无意识地比较现在和以前的感觉。如果在你脑中已有过周围环境的记忆,你可以一直走下去,如果没有,你会走走停停。

    智力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不停地累积和剧变获得了发展,由事物刺激所引起的联想,由联想所产生的想象,由想象的实施产生的创造都是在人类自然地活动中得到提高的扩展,在扩展的过程中,智力不断提高。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开始了征服环境的努力,不需要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人类原本就遗传了生存的智慧。这些智慧在征服自己的环境中被使用,并得到发展,一个人智慧发展与其他能力的发展一样,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一个人可能是没有文化的,但他却不一定没有智慧。智慧并不是人类所独有的,其他动物也有智慧现象。从动物的捕猎的玩耍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物的生存智慧。有些动物甚至学会了使用工具,而这种能力却不是遗传的,是后天习得的。只不过他们不能够意识到智慧,并寻找到一种形式,将它们传播并延续下去。如有一种乌鸦可以使用工具获得藏匿在树洞中的昆虫,如果所有的乌鸦都消失了,小乌鸦便无法获得这样的技能。人类却发明了信息承载工具,能够在前人留下的宝藏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产生知识和技能的正是人类的智慧。

    一个婴儿怎样获得远处的一件他想要的物品,用哭的方式招来照顾者的帮助,是智慧的,自己爬过去拿到那个物品,也是智慧的,发现了垫在物品下的围巾,通过移动围巾将物品拉到自己身边也是智慧的,当儿童发现由于自己的智慧行为使自己达到目的时,就会感到极其喜悦,于是就会重复使用自己的智慧。人类的智慧就发展了。

    一一是一个瘦弱的女孩子,有一天幼儿园里体检,医生要扎破小朋友的手指头采血样,一一无论如何都不同意采血,她先是让老师抱着离开检验室。她不是直接说要离开这个房间,却说自己觉得躺在那边的地毯上会舒服一些,这里一一使用的就是一个智慧行为。因为她说要离开,老师可能会说要等采完血再离开。她说自己躺在地毯上会好受一些,说明她充分了解了老师会满足她躺在地毯上的愿望,而躺在地毯上也就离开了这个房间。在她的经验里,离开了采血的地点就不会遭遇到被扎针的危险。后来,医生拿着针走到地毯边上,要求就在地毯上给她扎针。一一大哭起来,班里有一个小男孩,一见别人哭就非常紧张,为了缓解紧张就会过去打那个哭的孩子。乐乐刚打了一个哭的孩子,被一一看到了,在一一哭的时候,乐乐拿着一个车朝着一一跑来,一一明确地感觉到了他可能要来攻击自己。这时一一朝着乐乐大喊:“乐乐,请你让那个医生走开。”这时乐乐愣了一下,马上走到医生面前,告诉他:请你走开。这句话同时也提醒了乐乐,转移了注意力,不再紧张。

    我们看到人类是需要生存的,而生存需要智慧,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人类的智慧都会获得发展。智慧的发展如果与良好的人格结合,就会对社会有利,如果与恶劣的人格结合,就会对社会有害。所以在欣赏孩子智慧发展的同时,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人格建构,使他们的智慧用在对人类有利的地方去。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李跃儿 宝贝的成长 0-6岁儿童的发展
相关日志:
评论: 1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
回复回复小伲[2010-05-16 04:20 PM | del]
无论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会获得认识,这个认识本身就是成长,如果成功了,就会受到鼓舞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