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童年的秘密之三:阶段性

感觉运动时期

    孩子的精神成长重复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儿童在头两年就像远古时期的人类,由于没有经验,无法直接通过现代人的学习方式学习,而只能通过个人的体验。婴儿来到这个世界,展现在他面前的所有事物都是新鲜而极富刺激的。儿童的神经系统是从感觉开始发展,所以也只能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认知事物,这些感觉器官就是:眼睛、鼻子、耳朵、手、脚、口以及全身肌肤。如果儿童用这些器官认知事物,那么认知形式就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只坐下来听录音、读文字就能获得感觉。实际上,成人通过这种途径获得的感觉还是以前感觉的积累,这些积累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童年。

    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只通过听、读、看就能获得认知,他们必须通过触觉,而触动的过程就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这种运动和触觉的需要是儿童生命的需要。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儿童只要是醒着的,就会一刻不停地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感觉,感觉的目的是获得认知。由此看来,口、手、腿的敏感期就是感觉运动时期。这一时期我们要帮助儿童去完成他们的运动方式,给他们运动机会和自由,提供丰富的可供感觉的材料。

    这个阶段一般持续到两岁。

前运算时期

    孩子两岁之后由于前一阶段的感觉运动使大脑中聚集了许多事物的表象,两岁之后,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儿童将大脑中的表象与语言配对,形成了事物的概念框架。从两岁到六岁,儿童会在逐渐增加概念量的基础之上,将这些框架补充完整,当大脑中积存了一定量的事物表象时,儿童就会使用这些表象进行工作,表象积累的越丰富,工作材料也就越充实。这种大脑的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思维。

    比如:一个孩子在感觉运动时期对杯子发生兴趣,会连续几个月只对各种各样的杯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会由一只杯子逐渐注意到其它类型的杯子。当对杯子感兴趣的时期结束后,杯子的表象就留存在了孩子的大脑中。如果这个孩子在感兴趣的晚期,又注意到与杯子相关的水壶,有可能会继而对壶发生兴趣,对壶的兴趣过后,壶的表象也会留存在孩子大脑之中,一起留存下来的还有杯子与壶的关系。

    某一天,当这个孩子听到“倒水”这个词的时候,如果杯子和壶不在眼前,孩子就可能在大脑中完成用壶向杯子倒水的过程。这虽然是思维,但也是一种没有被升华的行为模拟,所以叫前运算时期。

    儿童的前运算时期一直从两岁延续到七岁。年龄较小的儿童这个阶段开始的标记是:开始使用字、词、数字和玩具去表达抽象的概念。他们也开始使用简单的规则、分类和逻辑组织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这些规则一般都是非常简单化的。例如,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普遍认为高的玻璃杯一定比矮的、宽的玻璃杯所盛的牛奶要多。而且铺在地板上的一定比放置在书架上要多。他们仍然有困难去理解别人的观点。(引自《耶鲁育儿宝典》,94页)

    非但如此,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只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之内,超越自己的经验,儿童便无法利用大脑的运算去解决。

    皮亚杰做过一项试验:一个父亲带着自己六岁的儿子来到湖边,儿子往湖里仍了一颗石子。
    父亲:石子到哪里去了?
    儿子:它在湖底下。(孩子又往湖里扔了一颗纽扣)
    父亲:那颗纽扣不见了,它现在在哪里?
    儿子:它在那颗石头上。(接着孩子又扔了一块木片,木片浮在水面上)
    父亲:木片为什么没有沉下去?
    儿子:因为下面有石头。
      ……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到,孩子在不懂得漂浮的时候,是用自己看到的现象进行思考的。这就是前运算时期的特征。我们不能把这种思考方式看作是错误的。虽然孩子回答的结果与自然真理不相符,但孩子的思维形式符合自己成长的真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让孩子认知发展,如何让孩子将问题回答正确?这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道路。传统教育方式直接将结论告诉孩子,孩子用记忆的方式记住了答案但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

具体运算时期

    “具体运算阶段从七岁平均持续到十一岁。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变得更加强了,尤其在他们处理一些复杂和棘手的问题时更显出了他们的这一能力。他们理解如何从自己的目标去反思以便能够计算出如何做出他们所想要做的。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感到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是以怎样的方式工作的;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多少种可能性;两个人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相同的事件。”(引自《耶鲁育儿宝典》,99页)以上这些能力都不是六岁以前的孩子所能够具有的,也不是教的方式所能够使孩子达到的,必须是孩子自然发展到那一步才行。孩子的成熟程度决定了孩子的发展内容。

形式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是从十一岁一直持续到成人期。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的青少年,最终能够掌握许多类型的抽象思维方式、假设情形;分析方式,包括多种观点和价值设定;综合数学、语言学以及科学的多重功能。这种能力导致他们思考更多的社会问题:正义、公平,以及他们自己在社会的地位。”(引自《耶鲁育儿宝典》,99页)

    这一切能力我们更不能希望孩子在前几个阶段就已经具有。如果我们试图用灌输的方式使孩子达到这种能力,那么这种能力也是虚假的。将来在生存中遇到实际问题就会崩溃。

教育无法使孩子跨越成长的自然阶段

    人的成长像世界万物一样,阶段性既是自然法则也是成长真理。如果我们试图用教育和突击训练的方法使人类跨越自然的成长阶段,在暂时的欣喜过后带来的损伤是惊人的。

    从下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孩子与他们的认知和思维之间的差别。这是一群四到六岁的孩子关于“婚姻和情人”的谈话——

    有一段时间冬冬特别喜欢唱《你是我的情人》这首歌。有一天大班孩子正准备午休,冬冬唱了一句:“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样的女人”,这时正好老师进去了。

    冬冬:“王丽,你是我的情人。”(他满脸甜蜜地看着老师。)

    亮亮、肖肖、小毅和志明听了,也都跟着这样说。

    老师说:“谢谢你们,我很荣幸。”

    这时志明说:“不能这么多人有一个情人,情人是一个对一个的,王丽是我的情人。”(他是大班中最博学的,所以说起话来总是一本正经、有板有眼。)

    冬冬:“不行,你都跟琦琦结婚了,怎么还能让王丽做你的情人呢?”(冬冬严肃地板起脸孔,眉头拧成了两段麻花。)

    志明:“我跟琦琦呀,我们是拜过天地的,属于夫妻。可是情人就不同了,情人是什么样的人都行,只要是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没有拜过天地的就可以,我们没有拜过天地,所以我们可以做情人。”(博学的人一般都会很有涵养地用他的知识来说服对方,面对冬冬的驳斥,志明仍然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地阐述着他的理由。)

    小毅:“你已经有老婆了,你还想要情人呀,你太霸道了吧!”(冬冬的同盟军参战了。)

    冬冬:“我先说的,应该是我的情人。”(冬冬听志明说得头头是道,不知如何回应,却又怕“情人”被别人抢走,于是情急之下用上了有所幼儿园的原则——谁先拿到的东西谁先使用。)

    这一招还真灵,一下子把志明镇住了。

    小毅:“冬冬,是我们两个人的吧?”(他们是好朋友,好的东西都一起分享,这一回“情人”好像也不例外。)

    冬冬:“就是的。”(很爽快地回答)

    肖肖:“也是我的吧!”(肖肖也想来凑热闹。)

    冬冬:“才不是你的呢。”

    志明:“你们连情人节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都没有送给别人礼物,你们就没有权利当别人的情人。”(不愧是博学之人,论据都延伸了。)

    小毅:“我会送呀,我会送一朵玫瑰花呀!”

    冬冬:“会送巧克力还有很多奥特曼。”

    志明:“人呀,是一个人对一个人,这一天呀,是一对情人过,可是你们两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就没办法过情人节,这不叫情人。”(天呀,逻辑学家呀。)

    小毅:“怎么办呢,冬冬?”(有些为难)

    老师在一旁笑着等待,想看看他俩会怎样处理。

    肖肖:“还有我呢!”

    小毅:“肖肖,你给我呆一边去啊!”(不耐烦了)

    肖肖:“那就一个上午,一个下午。”(开始讨价还价)

    小毅:“那我就让给冬冬吧,因为我还有一个好朋友,我可以和盈盈过情人节呀!”(退一步海阔天空)

    冬冬:“噢耶!王丽,我们去过情人节吧!”(兴奋得快要跳起来了)

    老师说:“到情人节的时候再说吧,还早呢,情人节在二月十四号。”

    孩子们:“噢!二月十四号是情人节呀?”

    志明:“对,二月十四号是情人节,到时候我还要打电话约琦琦呢!”

    亮亮:“情人节是给情人过的,不是给夫妻过的。”(乖乖!)

    志明:“你知道个屁,夫妻也是情人,夫妻呀比情人还要好,情人拜过天地的就可以成为夫妻了。”(逻辑学家的逻辑开始有些混乱了——呵呵!)

    正在这时,小张老师进来了,问怎么还没有睡,志明说我们在谈论“情人”呢! 说完和老师相视一笑……

    其中冬冬、亮亮和肖肖都是刚过四岁生日的孩子,不能将人的归属与物的归属很好地分清,也不明白夫妻的概念与情人概念。而经历了婚姻敏感期的六岁的志明已经建构起了一些这方面的概念。小毅五岁,比肖肖、亮亮他们要高一点,又比志明低一点,他们共同经历了志明和琦琦的结婚事件,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却与他们各自的年龄相符。

    由此看来,孩子的认知水平与他们的年龄相关。我们无法通过讲授、问答、抄写的方式,使肖肖真正懂得对待人不能使用“你一上午,我一下午”这样的物品分配原则。如果我们用强行灌输的方式告诉他:“这是不可以的”,并且在他问“为什么”之后,我们仍然能正确回答出一个能让四岁儿童理解的道理,那么肖肖将会只从语言表面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不能真正从内心学会解决它们。因此,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等到他的心理和思维达到一个成熟水平。现在,假如我们为了这个问题的正确与否非要肖肖学会正确的处理方式,就只能用传统意义上“教”的方式来“教会”肖肖怎么处理,肖肖也只能用“背”的方式学会。如果他碰巧将学会的方式牢记在心,将来真正遇到要处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他从记忆中搜寻出别人曾经教给他的处理方式,拿出来使用,可能就会遭遇失败。失败的结果会使肖肖丧失信心,丧失了信心也就会丧失重复探索的勇气,这就是根本的自卑。

    所以教育者必须以帮助孩子发展为自己的天职,而不是剥夺孩子的发展而获得自己的一点私利。

以上所讲中,关键期是教育界普通通用的解释,但每一个心理学家对阶段性从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解释,我们这里展示的是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阶段性的解释,供大家参考。

   思考题:
      1.请您尝试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孩子的阶段性
      2.请您分析您的阶段性是否持续一生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李跃儿 宝贝的成长 0-6岁儿童的发展
相关日志:
评论: 1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
回复回复小伲[2010-05-16 04:11 PM | del]
写得很好,值得学习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